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

脊椎排毒時的基本操作程序(二)

程序五:操作旋轉肌、多裂肌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※兒童,老人,身體虛弱、長年病痛、脊椎病變、生理期等採指腹理肌。
※以指腹理肌時,注意患者血瘀的顏色和渲開的情形。
 
1.      患者採俯臥姿,先開背部筋膜,化開淺層脊椎旁肌群。
2.      多裂肌的主要作用是伸直、旋轉、穩固脊柱,它是身體最強壯的肌肉之一,從頸椎始跨二至三個骨節一路延伸至薦椎,於薦椎與腰椎處最強壯,患有下背痛的病人,薦椎處會有痛點,必需加強化開。
3.      旋轉肌位於脊椎肌群的最深層,由頸椎始跨一至二個骨節延伸至腰椎,作用與多裂肌同,因為有高密度的肌梭,所以有本體感覺,患者如訴說脊骨有疼痛點,常因為旋轉肌有板機點。
4.      頸椎處以地鼠撥土的手法操作。
5.      每一椎姆指指腹必須進洞,最遠化至橫突韌帶。
6.      要不斷活化旋轉肌和多裂肌,將淤積在深層的毒素排出,使其發揮穩固脊住的作用,脊柱旋轉偏離正位也常常是因為此二肌群過弱,或不正常收縮,才會被大塊肌群牽拉錯位。
    除上述情形,皆可以肘化肌。
1.      以肘進洞,肌肉化開後手肘下沉,身體力量進去,循肌理方向轉肘90度後離肘,依序操作至腰薦關節。
2.      患者反應之痛點,漸入深層化肌三至四次。
3.      飛濺做結束。
程序六:扣椎(經程序五未歸位之椎體用之)

1.      椎體右旋時,左拇指腹化開左旋轉肌,右手用小魚際處之豆狀骨以彈扣的方式向左輕叩,彈扣時空間越大,角度越準確,效度越佳。
2.      椎體左旋時依上述反之。
3.      如空間不足,採背式調髂。
4.      擠壓嚴重時,由最外之上下椎先開。
※詳見中級班DVD